台灣藍鵲築巢雙流


近3年的6~7月,於拂曉晨曦大地初醒時分,或在豔陽昏落月黑風高前夕,在屏東林區管理處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幾處樹林之間,常可聽見嘎嘎(穗ˊ穗ˊ(台))、嘎嘎嘎(穗ˊ穗ˊ穗ˊ(台))、嘎嘎嘎嘎(穗ˊ穗ˊ穗ˊ穗ˊ(台))……急促短音的鳥叫聲,在這當下停下腳步,開始施展聽音辨位絕技,再以蜻蜓點水式的飄浮移位,就有機會一睹台灣藍鵲的英姿。   夏日傍晚,在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園區大型車停車場前的寬闊樹林,傳來嘎嘎藍鵲聲響,停步轉身尋覓,果然,視力範圍內瞧見了大大小小約有5~6隻藍色身影,偶在九芎、茄苳、欖仁、光臘樹上跳躍,偶作低空飛翔到溪流對岸樹梢,簡直就把兩岸樹群當成牠們的遊戲場,這兒儼然已經演變為藍鵲的孕育天堂囉!   根據台灣鳥類誌記載,台灣藍鵲別名有長尾山娘、台灣暗藍鵲、紅嘴山鵲。在台灣為普遍的留鳥,也是台灣特有種。其習性常成群活動,一群可能有3至12隻,多由家庭成員組成。性情兇悍,領域性強,對入侵的個體會予猛烈攻擊,也會集體禦敵,同一群鳥也可能多年維持相同領域。多棲息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次生林或公園等樹木較多的地方。飲食習慣為雜食性,多以果實、植物根莖、昆蟲、蜥蜴、巢中的幼鳥或卵、鼠類、蛇類等小動物、甚至人類的廚餘、動物的屍體為食。繁殖季節為3至7月。在台灣被列為第Ⅲ級之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依據103年7月公告修正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雙流遊樂區在這3年來曾在相同區域的九芎及茄苳等樹上發現台灣藍鵲築巢的蹤跡,同樣地也發現藍鵲家族群飛之樂,這些痕跡在在顯示出雙流之生態現象,除了天上飛的台灣藍鵲、藍腹鷴、大冠鷲、五色鳥、樹鵲、小白鷺…等,地上跑的穿山甲、食蟹蒙、白鼻心、山雞以及多樣的蛇類、魚蝦、蝴蝶、蜻蜓、昆蟲、蜥蜴…等等,生物多樣性之豐富可為恆春半島之翹楚,歡迎大家到這兒來賞鳥,也來尋覓大自然的寶。然而這裡能夠保有這樣的美好環境,端賴社會大眾與山林遊客的努力支持與維護,我們的後世子孫才得以永續享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屏東林區管理處也要藉此呼籲民眾,進入森林遊樂區旅遊,除可享受山林幽靜,暢意吸收芬多精之餘,也請協助將屬於山林之物留給山林,不是山裡的物品也請歸途一併帶走,大家一起維護美好環境,也留給下一代更清新的未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