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歷年新高!2016年全球黑面琵鷺臺灣普查共發現2060隻!


2016年「黑面琵鷺全球普查」已於1月15日至17日進行調查,臺灣普查工作,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補助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辦理,透過全國26個鳥會、團體的共同努力,在台澎金馬與全球同步進行調查,總共紀錄到2,060隻黑面琵鷺,比去年紀錄到的2,034隻增加了26隻,除了連續二年度冬黑面琵鷺突破二千隻,並創下歷年新高紀錄。今年黑面琵鷺在高屏溪口、宜蘭竹安塭底、雲林宜梧濕地、台北關渡濕地、金門浯江溪口等地點都發現有度冬紀錄。 農委會林務局指出,黑面琵鷺是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黑面琵鷺屬於䴉科 (Platalea minor,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又稱飯匙鳥、黑面勺嘴(台語),全長74~85 公分,黑面琵鷺在台灣是冬候鳥,全球族群數量低於4千隻,目前在台度冬數量約佔60%,大多分布在台南、嘉義沿海一帶的濕地、魚塭及鹽田環境內。黑面琵鷺的族群數量與分布情形,深受鳥友及關心生態民眾關注,亦為臺灣濕地保護之旗艦物種,因此林務局104年9月起,特別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進行黑面琵鷺全台普查計畫,透過每月普查了解黑面琵鷺在台灣的分布情況及南飛度冬於不同月份之趨勢,藉由監測度冬族群數量及分布,得以修正現行保育措施之成效,希望這些美麗的「黑面舞者」,年年造訪台灣濕地,春天時健康北返,逐漸達到穩定的族群數量。 本次調查方法為選擇近年已知黑面琵鷺曾經利用或可能利用之濕地作為調查樣區,台澎金馬合計51個樣區,並與全球同步於1月16日及17日上午7時至10時之間進行調查,取其中1天全台最大值作為今年普查數量,惟受採樣樣區數量限制及停棲於密林中個體難以計數,所得族群數量普查之結果仍易發生低估情況。 本次普查成果,將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統整臺灣普查資料,送交香港觀鳥會彙整國際資料,並作為全球黑面琵鷺保育行動的重要依據。中華鳥會指出,黑面琵鷺數西南族群小幅增加但東北族群持續減少。全國以臺南市的1528隻數量最多,數量超過200隻的有嘉義縣305隻,高雄市208隻,數量達到10隻以上的有雲林縣24隻及宜蘭縣14隻,仍以鳥友所稱的臺南主棲地數量最多。今年1月全球同步普查臺灣黑面琵鷺的總數增加了26隻,但於104年11月調查時數量則高達2,300隻,推測可能因為天候因素躲於密林之中難以觀察或部分個體1月繼續飛往香港或越南等度冬棲地所造成,值得注意的是,雲林縣之數量比去年增加超過一倍,嘉義縣內數量亦有增加,推測是由於臺灣西南部嘉義到高雄黑面琵鷺之棲地已接近飽和,故增加的黑面琵鷺往北擴張。目前黑面琵鷺族群整體來看仍然符合2000年以來族群增加之趨勢。但預測未來黑面琵鷺全球族群數量增加趨勢恐逐漸趨緩,可能與全球棲地負荷量或環境變遷有關。惟國際專家指出,黑面琵鷺全球族群穩定量應達7,000隻以上,2015年全球族群數量達到3,000隻,2016年台灣度冬族群小幅增加,意味全球族群數量仍為不足,尚需加強棲地維護向族群穩定目標前進。 林務局在此也呼籲,為了保育這些珍貴且稀有的嬌客,每年都能來造訪台灣,並留下牠們翩翩起舞的美麗身影,期盼大家能共同為保育盡一份心力,尊重各類族群的生命,讓世界生物資源更加豐富,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