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黃魚鴞落難 就地野放


近日臺東林管處關山工作站接獲民眾通報,發現一隻不知名猛禽受困,經同仁前往查看,發現原來是台灣最大型的貓頭鷹-黃魚鴞。經過了解原來是這隻黃魚鴞跑到魚塘偷吃魚,卻被棄置在池邊的網子纏住腳爪,而這隻黃魚鴞活力旺盛,不時鼓起翅膀作勢威嚇,張著大眼定睛注視靠近的人,處於警戒狀態,為了避免造成黃魚鴞的緊迫,加上2-5月為黃魚鴞育雛期,因此評估後以儘速野放為原則,在村民們通力合作下將黃魚鴞暫移至紙箱,以避免驚嚇干擾,隨後運至附近人為干擾較少的深山溪流野放。野放時,黃魚鴞從紙箱衝出,先飛越溪流到對岸河床停下,張著大眼靈活來回轉著頭張望了一會,然後才振翅沿著溪谷往上游飛離,留下令人讚嘆的身影,整起事件就此暫告落幕。 由於黃魚鴞難得一見,且體型巨大,體重足有2公斤多,加上當地布農族有個很普遍的傳說,如果在住家附近聽到貓頭鷹的叫聲,就代表這戶人家的婦女很快就會有身孕,是布農族的送子鳥,因此當地村民聽聞都到場圍觀,在確認原來是棲息在溪流環境的黃魚鴞後,當地民眾亦指出近年附近溪流環境改變,魚類也跟著減少,或許是肚子餓了才跑下來魚塘偷吃魚。 黃魚鴞屬於鴞形目鴟鴞科,體長約60公分,屬於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是臺灣最大型的貓頭鷹,體重可比台灣第二大的貓頭鷹褐林鴞,主要棲息在有濃密天然林的溪流環境附近,而黃魚鴞不只吃魚,據研究還會獵食兩棲類、小型哺乳類、鳥類、蛇類及蝦、蟹等溪流環境的甲殼類。繁殖時通常會選在大樹上的大型附生蕨類上或大型樹洞築巢,因此有黃魚鴞可作為該地溪流環境是否良好的指標。 台東林管處強調指出,貓頭鷹屬於夜行性猛禽,趾爪與嘴喙極具傷害力,民眾如拾獲傷鳥,勿自行飼養,應就近連絡中央或地方野生動物保育業務主管單位如林務局或縣市政府協助專業救傷安置,避免因不當收治,造成傷害。

推薦文章